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同登望湖亭的所见所感,既有眼前壮阔的景色,又暗含人生漂泊的感慨。
前四句写登亭过程:诗人原本打算乘船离开("泛去舲"),却特意停舟登亭。站在亭中,台阶前的秋色仿佛穿透帘幕扑面而来,隔着竹林能听到浪涛声传入紧闭的门窗——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秋意的浓烈与江湖的壮阔。
五六句是登高远眺的震撼画面:湖水连接九江(长江支流)通向楚地(湖北湖南),碧波荡漾;远处的五老峰(庐山名峰)云雾缭绕,仿佛直插入湖中。这两句用"水接""云连"的动感描写,将天地山水连成一体,展现出一幅气魄宏大的江湖画卷。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想到明天就要启程去京城,不禁感叹人生就像浮萍般漂泊无定。这里的转折很巧妙——前文还在欣赏壮丽山水,突然意识到自己只是匆匆过客,这种反差更凸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以及仕途奔波的身不由己。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用通俗如"停舟""秋色""涛声"等词语构建出鲜活的画面,让读者看到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那份"身在旅途"的淡淡惆怅。特别是最后用"浮萍"作比,把抽象的人生漂泊感变得具体可感,容易引发普通人对于生活无常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