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六首 其五

陵苕何青青,上蒙松与柏。
一时良亦好,岁晚竟谁得。
人无金石寿,生年不盈百。
何为慕荣禄,抱此长戚戚。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追求荣华富贵的反思。

开头两句“陵苕何青青,上蒙松与柏”描绘了陵墓上草木茂盛的景象,松柏常青,象征着长久的生命力。然而,接下来的两句“一时良亦好,岁晚竟谁得”则点出了生命的短暂,即使一时风光无限,到了晚年,谁又能真正拥有这一切呢?

“人无金石寿,生年不盈百”直接点明人的寿命有限,无法与金石相比,活不到一百岁。这一句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最后两句“何为慕荣禄,抱此长戚戚”是作者对追求荣华富贵的质疑和反思。为什么还要贪恋这些虚名和财富,让自己长期处于忧虑和不安之中呢?作者通过这一问,表达了对名利追求的淡泊和对内心平静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揭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劝诫人们不要过分追求荣华富贵,而应该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这种对生命和名利的深刻思考,使得这首诗词具有了普遍的哲理意义和广泛的情感共鸣。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