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哀悼逝去友人王大伦博士的挽诗,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怀念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前四句写友人生前与离世:王大伦博士曾在鳙溪边修养品德("养德鳙溪上"),却突然像贾谊写《鵩鸟赋》预示死亡一样离世("俄然鵩赋成")。听到猿啼会像贾谊一样悲伤("闻猿悲贾谊"),梦到蝴蝶也会像庄子一样困惑生死("梦蝶怪庄生")。这里用贾谊和庄子的典故,既赞美友人的才学,也暗叹生命无常。
后四句写友人逝后的情景:他在洛阳诗社留下的诗稿已成残篇("洛社留残稿"),像白居易(香山居士)的友人圈子一样消散了("香山散旧盟")。庵堂边的月亮依旧,却再也听不到他吟诗的声音("寂寥庵畔月,无复诵诗声")。通过"残稿""旧盟""寂寥月"这些意象,营造出物是人非的落寞感。
全诗没有直接哭诉悲伤,而是通过鳙溪、诗社、庵堂等友人生活过的场景,以及贾谊、庄子、白居易等历史人物的类比,让读者感受到:一位德才兼备的文士离世后,他常去的地方变得空寂,他参与的雅集再难继续,只剩下月光无声照耀着这些承载回忆的场所。这种含蓄的写法,比直白的哀哭更能触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