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南方湿热季节的鲜活画面,用两种水果的成熟串联起自然气候的变化,充满生活气息。
前句"青草瘴深卢橘熟"说的是:在草木茂盛、湿气弥漫的时节(古人称这种湿热雾气为"瘴"),卢橘(枇杷的别称)渐渐成熟了。这里用"青草瘴"既点明了潮湿的环境,又暗示这是春夏之交的特殊气候。
后句"黄梅雨歇荔枝红"描写:等到连绵的梅雨停歇,荔枝就开始泛红了。通过"雨歇"这个时间节点的捕捉,把雨季结束与荔枝成熟自然衔接,让人仿佛看到雨后天晴,枝头荔枝由青转红的生动场景。
全诗妙在: 1. 用两种南方特色水果作时间坐标,不动声色地展现了季节流转 2. "青草瘴"和"黄梅雨"的湿热感,与水果成熟的香甜形成有趣对比 3. 短短两句就包含了气候、植物、色彩(青、黄、红)的多层次描写 4. 读起来能闻到泥土的潮湿气,尝到水果的甜味,画面感极强
这种写法就像现在用"枇杷黄了,杨梅紫了"来记录季节变化一样亲切自然,让读者通过舌尖上的美味感受大自然的韵律。
章得象
(978—1048)建州浦城人,字希言。真宗咸平五年进士。授大理丞、知玉山县。历知台、南雄、洪州。入翰林为学士,积官礼部侍郎兼龙图阁学士,进承旨兼侍讲学士。在翰林十二年,刘太后听政时能独立自守,为仁宗所赏识。景祐三年,擢同知枢密院事,改户部侍郎。宝元元年拜相。居中书八年,不用宗党亲戚。庆历中,于范仲淹等推行新政持缄默态度,遂以久居相位无所建明遭劾。五年,出判陈州及河南府,寻以疾致仕。卒谥文宪,改文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