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雁篇
雍雍鸣雁,肃肃羽衣,翱翔下上鸣声偕。
避寒就暖向南国,云多水阔粳稻肥。
朝游沧江曲,夕止清镜湄。
沙鸡野鹭,未许为匹仇。
不解传尺素,讵令充奠仪。
漂泊野逸畴能羁。
嗟彼孔鸾,文彩陆离。
俯仰雕笼,匪人则饥。
顾尔鸣雁,宁不惭羁縻。
雍雍鸣雁,载鸣载飞。
天高海阔任所之。
长年不用忧罗网,成汤新政为尔施。
避寒就暖向南国,云多水阔粳稻肥。
朝游沧江曲,夕止清镜湄。
沙鸡野鹭,未许为匹仇。
不解传尺素,讵令充奠仪。
漂泊野逸畴能羁。
嗟彼孔鸾,文彩陆离。
俯仰雕笼,匪人则饥。
顾尔鸣雁,宁不惭羁縻。
雍雍鸣雁,载鸣载飞。
天高海阔任所之。
长年不用忧罗网,成汤新政为尔施。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雁的自由生活对比笼中孔雀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束缚的厌恶。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开头描写大雁自由自在的生活:它们成群结队地鸣叫,羽毛整齐漂亮,在天空自由飞翔。为了躲避寒冷,它们飞到南方水草丰美的地方,白天在江边游玩,晚上在水边休息。野鸡和白鹭都比不上它们,它们不用帮人送信,也不用当祭品,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
2. 中间用孔雀作对比:孔雀虽然羽毛华丽,却被关在笼子里,要靠人喂养才能活。作者反问大雁:看到孔雀这样,你们难道不觉得被束缚很丢脸吗?
3. 最后再次赞美大雁的自由:它们想飞就飞,想叫就叫,在广阔天地间随心所欲。不用担心被人捕捉,因为现在有了好政策(成汤新政)保护它们。
这首诗的亮点在于:
- 用对比手法突出主题,自由的大雁vs被束缚的孔雀
- 语言生动形象,比如"雍雍鸣雁"让人仿佛听到雁叫声
- 最后提到"成汤新政",可能是借古喻今,暗示当时社会环境的改善
核心思想是赞美自由自在的生活,反对人为的束缚,表达了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朱纯
朱纯(1417—1493),字克粹,号肖斋,自号龟峰识字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博雅有儒行,太守戴琥深敬礼焉,钦授翰林院简讨召修。正统元年官兵科给事中,后刑科给事中。曾与罗颀、张浩等结“鉴湖吟社”,著有《淘铅集》、《驴背集》、《自怡集》、《农余杂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