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以拙诗戏调张籍不知作者已盈轴矣辄和两韵 其一

展也虞朝庶绩熙,合修厥贡暨熊狸。
兕容于野虽非地,豹泽其文似识时。
毛革正须供有用,血牙安事杀为嬉。
国侨惠政人谁犯,虎听多应谢子皮。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动物比喻官场现象,讽刺了当时一些官员的虚伪和残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前四句说:就像古代舜帝时期百兽都来朝贡一样(虞朝庶绩熙),现在连熊狸这些猛兽也假装顺从(合修厥贡暨熊狸)。犀牛(兕)本应在野外生活却硬要混入朝堂,花豹懂得根据环境改变皮毛颜色(豹泽其文似识时)——这都在讽刺官员们像动物一样伪装自己,趋炎附势。

后四句更尖锐:指出这些人的本质就像动物的皮毛、獠牙,本就是用来杀戮的(毛革正须供有用,血牙安事杀为嬉)。最后用典故说:如果真有像子产(国侨)这样的好官推行仁政,老虎(比喻凶残的官员)也该收敛爪牙感谢恩德(虎听多应谢子皮)。

全诗妙在: 1. 用动物特性精准比喻官场百态 2. "豹变花纹"的比喻生动揭示官员的善变 3. 结尾用典故暗示:只有真正的好政策才能震慑贪官

诗人没有直接骂人,而是通过动物寓言,既表达了愤怒,又展现了文人的智慧,让讽刺显得既犀利又含蓄。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