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春日的傍晚,站在楼阁上眺望远山,心中充满愁绪的场景。
首联“楼外青山势折盘,春愁正在最高阑”写的是楼外青山连绵起伏,诗人站在高处,春日的愁绪也随之涌上心头。这里的“春愁”并不是简单的悲伤,而是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颔联“落梅门巷行人少,细雨山城薄暮寒”进一步烘托了这种孤寂的氛围。梅花凋落,门巷冷清,细雨中的山城更显寒意,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渲染出一种凄凉的美感。
颈联“醉里闻歌偏易感,老来抚节强为欢”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酒醉后听到歌声,更容易触动情感;而年老时,即使强颜欢笑,也难以掩饰心中的感伤。这里的“抚节”指的是回忆往事,诗人感叹时光飞逝,曾经的欢乐如今已难以重现。
尾联“戏拈诗句偿今夕,尚觉春风满笔端”是诗人自我慰藉的方式。虽然心中愁绪万千,但诗人通过写诗来排解情感,诗句中依然能感受到春风的温暖与生机。这表达了诗人在感伤中仍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在春日傍晚的复杂心境: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伤,也有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诗中的情感深沉而含蓄,读来令人回味。
刘诜
(1268—1350)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