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黄山山人墨竹
结体欲密势欲舒,节圆叶老如草书。
吴兴已往不可作,此君顾影空扶疏。
黄山山人澹于菊,胸有千竿万竿竹。
翛然落笔电与雷,纵横幻诞何奇哉!
墨汁三升酒一斗,飒飒晴空风雨来。
蛰蛇出蠖剑出匣,夭矫老龙卸龙甲。
共道一日不可无,颇恨古人无我法。
袜材挥尽世莫知,撑肠拄腹徒尔为。
伯时画马入马腹,但恐山人变竹枝(笔下有兔起鹘落之势,神肖东坡。)。
吴兴已往不可作,此君顾影空扶疏。
黄山山人澹于菊,胸有千竿万竿竹。
翛然落笔电与雷,纵横幻诞何奇哉!
墨汁三升酒一斗,飒飒晴空风雨来。
蛰蛇出蠖剑出匣,夭矫老龙卸龙甲。
共道一日不可无,颇恨古人无我法。
袜材挥尽世莫知,撑肠拄腹徒尔为。
伯时画马入马腹,但恐山人变竹枝(笔下有兔起鹘落之势,神肖东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黄山山人画竹时的狂放气魄和精湛技艺,充满生动的画面感和艺术激情。
前四句讲山人画竹的特点:竹子结构紧凑但姿态舒展,竹节圆润竹叶苍劲,像草书一样潇洒有力。可惜古代大师(吴兴)已逝,现在只能对着竹影空叹。这里用对比手法,突出山人画技的高超。
中间八句用一连串夸张比喻展现山人创作时的状态:他像隐士一样淡泊,但胸中藏着无数竹子的形象;下笔如闪电惊雷,笔法自由奔放到近乎奇幻;喝墨饮酒后,笔下竟能唤来风雨,让竹画活过来——冬眠的蛇、蜷曲的虫、出鞘的剑、蜕皮的老龙,这些意象都在形容竹枝的劲健姿态。山人甚至自信地说:"人们都说竹子不可或缺,可惜古人没学过我的画法!"
最后六句转向自嘲:尽管用尽布料(比喻耗尽材料)作画也无人赏识,满腹才华无处施展。就像传说中画家李公麟(伯时)画马太逼真,最后自己变成马一样,恐怕山人画竹入迷,自己也要变成竹子了。结尾的玩笑话反而强化了艺术家忘我投入的境界。
全诗最精彩的是把绘画过程写成一场魔法表演:墨汁当酒喝、晴空变风雨、静态的画纸上有龙蛇舞动。通过这种狂想式的描写,把中国传统水墨画"以形写神"的特质,以及艺术家创作时的酣畅状态,表现得极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