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贤兄赐诗兼柬谨依韵和谢并述近况呈诸兄一笑 其一

独抱遗经托远岑,敝庐犹得日相寻。
天寒白鹤归华表,日暖黄鹂啭树阴。
弱质每惭经史富,多情应念语言深。
山中二月桃花发,无限春晖寸草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读书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

首联"独抱遗经托远岑,敝庐犹得日相寻"是说诗人独自在深山小屋中研读古籍,虽然住处简陋,但每天都能与书为伴。"遗经"指前人留下的经典著作,"远岑"指远处的山峦,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的读书环境。

颔联"天寒白鹤归华表,日暖黄鹂啭树阴"用两个生动的自然画面形成对比:寒冷时白鹤飞回华表(古代宫殿前的石柱),暖阳下黄鹂在树荫中歌唱。这里通过鹤与黄鹂的不同姿态,暗示季节变换和隐居生活的闲适。

颈联"弱质每惭经史富,多情应念语言深"转为内心独白:诗人自谦才学浅薄("弱质"),面对浩瀚典籍感到惭愧;又感慨自己情感丰富,能体会文字背后的深意。这种谦虚与敏感正是文人典型的心态。

尾联"山中二月桃花发,无限春晖寸草心"最富感染力:二月山中的桃花盛开,在春日照耀下,连小草都怀有感恩之心。诗人用"寸草心"比喻自己微小却真挚的感激之情,可能是对赠诗友人的答谢,也暗含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全诗从隐居读书的场景写起,穿插四季景物,最后落脚于感恩之心,层次分明。诗人没有使用华丽辞藻,而是用白鹤、黄鹂、桃花等常见意象,配合"弱质""多情"等坦诚的自白,让读者感受到一个真实可亲的文人形象。特别是结尾将"桃花"与"寸草"并置,既展现自然之美,又传递出朴素而深沉的情感,很有感染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