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州道中

西风羸马经行地,易水长城是旧都。
壮士入秦名尚在,客卿归赵势全孤。
高台岁久黄金尽,古塞秋深白雁徂。
闻道关门犹锁钥,太平天子慎防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作者途经易州(今河北易县)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历史典故和眼前景象的对比,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前两句写实景:秋风萧瑟中,诗人骑着瘦马经过易州,这里曾是战国时燕国的旧都,有著名的易水和长城。用"羸马"(瘦弱的马)暗示旅途艰辛,也暗含国力衰弱的隐喻。

三四句用典:提到荆轲刺秦的故事("壮士入秦"指荆轲),和战国时客卿(外国谋士)在赵国失势的典故。意思是:虽然历史上这里出过英雄,但如今人才凋零,国家孤立无援。

五六句写荒凉景象:当年燕昭王招贤的黄金台早已破败,深秋的边塞只有南飞的大雁。用"黄金尽"暗喻人才不再,"白雁徂"(大雁飞走)象征时光流逝、繁华不再。

最后两句点明忧虑:听说边关还在严加防守,提醒太平年代的君王要警惕外族入侵。"慎防胡"的"胡"指北方游牧民族,表达了诗人对国防的担忧。

全诗妙在把历史(荆轲、黄金台)、地理(易水、长城)、现实(羸马、秋雁)融为一体,用苍凉的秋景烘托忧国情怀,提醒人们居安思危。就像用老照片对比今日废墟,让人自然感受到盛衰无常,体会到诗人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