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滩

闽滩三百六,一滩一变态。
或曲如蛇盘,或激如鼎沸。
奋张如马鬣,起伏似龙背。
两岸山回旋,中流石破碎。
想当疏凿初,会逢禹力惫。
篙师工避就,仓卒施狡狯。
不闻人语喧,指挥惟用臂。
一泻落云端,飞鸟难争快。
开眸辨天地,已出风涛外。
惊魂尚摇摇,前滩复相对。
有时稍不戒,逝触怒石败。
嗟哉游子颜,那得不憔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闽地(今福建一带)的险滩中行船的惊险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较量,以及人在面对危险时的紧张与坚韧。

首先,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来形容滩水的多变和危险。滩水有时像蛇一样弯曲盘旋,有时像沸腾的锅水一样激烈翻滚,有时像马鬃一样奋力扬起,有时又像龙背一样起伏不定。这些比喻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了滩水的汹涌和不可预测。

接着,诗人描写了两岸山势的回旋和中流石头的破碎,进一步突出了行船的艰难。他想象当初开凿这些河道时,可能连大禹这样的治水英雄也会感到疲惫。这暗示了滩水的险峻和行船的困难。

然后,诗人聚焦在船夫身上,赞美他们的技艺和机智。船夫们巧妙地避开危险,迅速应对突发情况,甚至不需要言语,只用手臂指挥就能顺利通过险滩。这种无声的默契和熟练的技巧,展现了船夫们的专业和勇敢。

当船顺利通过险滩时,诗人形容船像从云端坠落一样迅速,连飞鸟都难以追赶。这种速度感让人感受到行船的惊险和刺激。然而,当船终于驶出风浪,诗人却发现自己的惊魂还未定,前方又出现了新的险滩。这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觉,让人体会到行船的持续紧张和压力。

最后,诗人感叹,如果稍有不慎,船就会撞上怒石而失败。他同情那些在旅途中经历如此惊险的游子,认为他们的面容怎能不憔悴。这不仅是对行船危险的总结,也是对人生旅途的隐喻,暗示了人生中不断面临的挑战和压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险滩行船的惊险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对抗,以及人在面对危险时的紧张、坚韧和无奈。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也是对人生旅途的深刻反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