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嘉叔平既斩衰祝之以诗
大儿年十四,三五不知八。
源流于其母,造化保太察。
小儿十岁周,松竹不知对。
吾休置奴婢,天遣供井碓。
我昔训童多,虚受人家怨。
愚智暗中分,何以偿渠愿。
怪我自生儿,寒窗仍未睹。
亲朋责我苛,诲之非莽卤。
易教委虚谈,过庭祗取笑。
谁将蝴蝶飞,勒作秋蝉叫。
乃舅久从游,村巫语又听。
身死欲葬埋,发掘安可凭。
两世太平山,此墓何人主。
有房既分派,无息堪应举。
农商攀不及,矧乃君子儒。
生前聊尔尔,没后真卑污。
他日主我丧,通经得两郎。
试之以巨创,整整到大祥。
愿汝且康健,送我归山岗。
源流于其母,造化保太察。
小儿十岁周,松竹不知对。
吾休置奴婢,天遣供井碓。
我昔训童多,虚受人家怨。
愚智暗中分,何以偿渠愿。
怪我自生儿,寒窗仍未睹。
亲朋责我苛,诲之非莽卤。
易教委虚谈,过庭祗取笑。
谁将蝴蝶飞,勒作秋蝉叫。
乃舅久从游,村巫语又听。
身死欲葬埋,发掘安可凭。
两世太平山,此墓何人主。
有房既分派,无息堪应举。
农商攀不及,矧乃君子儒。
生前聊尔尔,没后真卑污。
他日主我丧,通经得两郎。
试之以巨创,整整到大祥。
愿汝且康健,送我归山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父亲写给两个儿子的家训,用朴实的生活语言表达了对孩子的教育、家庭责任和人生归宿的思考。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写两个儿子的现状(前16句)
- 大儿子14岁还不会算数("三五不知八"),小儿子10岁不懂礼节("松竹不知对")。父亲反思自己过去教别人孩子很严格,现在对自己儿子反而没管教好,被亲友批评太放任。
- 用"蝴蝶飞"和"秋蝉叫"的对比,暗示孩子天性自由,但需要适当约束。
2. 谈家庭传承(中间12句)
- 提到祖坟无人打理,家族没有能考取功名的后代。感叹自己这一辈既不是成功的商人农民,也算不上真正的读书人,活着勉强过得去,死后恐怕要落得凄凉。
- "农商攀不及,矧乃君子儒"这句特别直白,说自己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处境。
3. 对儿子的嘱托(最后8句)
- 唯一的心愿是两个通晓经典的儿子能健康长大,将来体面地为自己送终。"整整到大祥"指希望他们能完整操持丧葬礼仪。
- 最后"送我归山岗"的嘱托,透着老人对生命终点的坦然,也暗含对儿子们担当家族责任的期待。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真实展现普通父亲的矛盾心理:既望子成龙,又接受孩子平凡;既想严格管教,又怕束缚天性。
2. 用算数、家务、丧葬等生活细节,代替大道理说教,比如用"井碓"(舂米工具)暗示要劳动,用"大祥"(丧礼)强调责任。
3. 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愚智暗中分"),这种诚实反而让教诲更有力量。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老父亲灯下的家常话,但正因如此,那些关于教育、责任和死亡的朴素思考,反而格外打动人心。
陈藻
宋福州福清人,字元洁,号乐轩。师事林亦之,为林光朝再传弟子。不仕,授徒不足自给,课妻子耕织以为生。卒年七十五。私谥文远。有《乐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