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吊古 其三

古祠牢落对行宫,朝市荒凉夕照中。
玉玺久归沧海去,铜驼空见碧苔封。
已无抔土藏遗剑,犹有馀民泣堕弓。
一曲雍门歌不尽,满山松柏起悲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南宋灭亡后的凄凉景象,通过废墟、夕阳、荒草等意象,传递出深沉的亡国之痛。

前两句写实景:古老的祠堂冷冷清清地对着废弃的皇家行宫,白天的街市在夕阳下显得格外荒凉。这里用"牢落"(空荡)和"荒凉"直接点出衰败感,就像我们今天看到战争后的城市废墟。

中间四句用历史典故抒发感慨:传国玉玺早已沉入大海(暗指宋朝彻底灭亡),宫门前的铜驼(象征政权)长满青苔。百姓连埋藏烈士遗物的土地都没有了,却还有人对着折断的弓箭哭泣。这些画面像电影特写,铜驼生苔、百姓哭泣等细节让历史悲剧变得具体可感。

最后两句把情绪推向高潮:就像古代琴师雍门周用音乐表达哀思,此刻满山的松柏在风中发出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在为这段历史悲鸣。这里把风声比作悲歌,让整座山都沉浸在悲伤中。

全诗妙在"用废墟说话":不直接说多么悲痛,而是让破败的祠堂、生苔的铜驼、哭泣的百姓等意象自己发声。就像我们参观圆明园遗址时,那些断壁残垣比教科书更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诗人用夕阳、苔藓、松涛这些自然景物,把几百年前的亡国之痛变得可见可听,让后人能真切感受到那种切肤之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