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登金陵燕子矶

六代悲欢,者番风雨,江声竞下芦滩。道石头从古,几度更幡。

冉冉斜阳未改,方恋影、又倚春山。青天上、儿童笑语,片纸鹞鸢。

层峦。低飞断鹜,疾掠入菰蒲,似惧空弦。笑往来吊客,一例如烟。

漫许英雄垂涕,滔滔事、谁解连环。台城柳、倦眼青青,抛惯孤帆。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登上南京燕子矶的所见所感,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对兴衰无常的感慨。

上片从大处着笔:开篇用"六代悲欢"点出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历史厚重感,江涛拍打芦滩的声音仿佛在诉说沧桑。石头城(南京古称)历经政权更迭,就像不断更换的旗幡。夕阳依旧,却已物是人非——天真的孩童放着风筝,与沉重的历史形成鲜明对比。

下片转入细节描写:山间野鸭突然扎进芦苇丛,像是害怕猎人弓箭,暗喻世事险恶。来此凭吊古迹的游人,最终都会像烟一样消散。作者感叹:所谓英雄泪不过是徒劳,就像解不开的连环套,暗示历史循环无解。结尾的台城柳年年返青,看惯了孤独的远帆,用永恒的自然反衬人事无常。

全词妙在将沉重历史化为轻盈画面:孩童风筝、惊飞野鸭、青青柳条等鲜活意象,冲淡了怀古的沉重感。最后用"抛惯孤帆"四字收尾,举重若轻地传递出阅尽沧桑后的淡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