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归结庐先寄舍弟季亭 其一

鸾凰遗好音,众鸟鸣且悦。
海鹏负青冥,塞鸿踏春日。
延颈远罻罗,疾翮脱一发。
露行早然犀,夜寐屡惊蝎。
劳薪吹烬灰,膏雨濯余蘖。
勒恩返旧山,焚香拜明佛。
我本蓬蒿人,初心悔未决。
念亲似秋草,应添头上雪。
有弟如晨星,同系天边月。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的眷恋,同时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豁达心境。

开篇用"鸾凰""海鹏""塞鸿"等高贵鸟类比喻自己的理想追求,而"众鸟"则代表世俗生活。作者像展翅高飞的大鹏一样向往广阔天地,又像迁徙的大雁渴望温暖的春天。他急切想要挣脱世俗的束缚,就像离弦之箭般渴望自由。

中间部分描写了生活的艰辛:清晨赶路时露水打湿衣衫,夜晚睡觉常被蝎子惊醒。用"劳薪"(烧尽的柴火)比喻疲惫的身心,但春雨又让枯木发出新芽,暗示困境中仍有希望。终于能回到故山,虔诚礼佛,找回内心的平静。

最后直抒胸臆:自己本是平凡人,当初的选择令人后悔。想到父母就像秋草般日渐衰老,弟弟如同晨星般稀少珍贵,虽然天各一方,却共享同一轮明月。这里用"秋草""晨星"的意象,生动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手足之情的珍贵。

全诗通过飞鸟、草木等自然意象,将追求自由、思念亲人、感悟人生等情感娓娓道来,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特别是结尾处把兄弟比作"同系天边月"的晨星,既浪漫又深情,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亲情牵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