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悠闲慵懒的初夏午后,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夏日特有的闲适情趣。
开篇"梅子留酸溅齿牙"写得特别有意思,把吃梅子时酸得让人眯眼的感受写得活灵活现。就像我们夏天吃酸梅时,那股酸劲突然在嘴里炸开的感觉。这个"溅"字用得特别妙,让酸味有了画面感,仿佛能看到酸汁在嘴里迸溅的样子。
"芭蕉分绿映窗纱"把芭蕉叶的影子投在窗纱上的景象写得清新动人。一个"分"字让芭蕉叶仿佛有了生命,主动把绿色分给窗纱。这种绿意透过窗纱漫进屋里,正是夏天特有的清凉感觉。
后两句写诗人午睡醒来后的慵懒状态。"日高睡起无情思"就像我们夏天午睡后迷迷糊糊的样子,脑子一片空白,什么都不想想。"闲看儿童捉柳花"这个画面特别生动,诗人懒洋洋地看着孩子们追逐飘飞的柳絮,这种闲适的感觉正是夏日午后的精髓。
整首诗就像一组夏日生活小视频:酸得眯眼的梅子、映在窗纱上的芭蕉影、午睡醒来的迷糊、看小孩追柳絮的悠闲。没有大道理,就是捕捉生活中这些小小的美好瞬间,让我们感受到夏天独有的那份闲适与惬意。
赵葵
赵葵(1186年9月4日-1266年12月24日),字南仲,号信庵,又号庸斋,衡山(今属湖南)人,南宋抗金儒将、画家、诗人。咸淳二年逝于小孤山舟中,年八十一,追赠太傅,谥号“忠靖”。赵葵历仕宁宗、理宗、度宗三朝,《宋史》称“朝廷倚之,如长城之势。”他一生以儒臣治军,为南宋偏安作出卓越贡献。赵葵工诗善画,尤善画墨梅。著有《行营杂录》、《信庵诗稿》等,并有《杜甫诗意图》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