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

玉堂偎傍可儿娇,不但郑樱桃。
把酸寒风味变清豪,婵娟同坐了。
双颊红潮,一声声低和迦陵,鸟醒来何处今宵。
助风魔狂煞诸诗,老问髯翁艳福怎能消?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石榴花》用生动直白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才子佳人把酒吟诗的浪漫场景,展现了文人雅士的风流情趣。

上阕开篇就很有意思:在华丽的书房里,作者依偎着一位可爱的姑娘("可儿娇"),比历史上有名的美人郑樱桃还要动人。他们一起喝酒,把原本寒酸的文人聚会变成了风流潇洒的雅集("酸寒变清豪")。"婵娟"既指月亮也暗指美人,月光和美人相伴,姑娘喝得双颊绯红("双颊红潮"),轻声细语地应和着作者吟诗("低和迦陵"),就像夜莺的歌声般美妙。

下阕更有趣:作者自问今晚酒醒后会在哪里(暗示可能醉倒在美人身边),这场风流韵事让诗友们羡慕得发狂("风魔狂煞诸诗老")。最后用调侃的语气说:我这大胡子老头("髯翁")哪消受得起这样的艳福啊!其实是在嘚瑟自己的桃花运。

全诗妙在: 1. 用"石榴花"比喻美人红晕的脸颊,既贴切又香艳 2. "酸寒变清豪"道出文人聚会的真实状态——没钱但很风雅 3. 结尾的自嘲反而凸显了得意,像现代人说"我这么普通却这么自信" 4. 通篇像在直播一场古代版的"文人轰趴",画面感极强

这种诗就像古人发的朋友圈,炫耀"今天和美女喝酒吟诗,哥们儿都嫉妒疯了",只不过用更优雅的方式表达出来。

蒋士铨

蒋士铨(1725—1784)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