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拜谒唐代名相张九龄(谥号"文献")祠堂时所作,通过赞颂张九龄的品德功绩,表达了对这位历史贤臣的敬仰之情。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开篇先赞美张九龄(曲江是其故乡)的风度气节影响深远,与名相姚崇、宋璟同心辅政,如同日月同辉。这里用"姚宋"作比,突出张九龄的宰相之才。
2.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写张九龄的政治智慧:他进献《金鉴》给皇帝作为治国镜鉴,可惜唐玄宗沉迷杨贵妃(玉环)误国;张九龄因坚持原则被贬到荆楚之地,但后人仍建祠祭祀他,说明真正有远见的人终会被历史铭记。
3. 最后描写祠堂肃穆景象:松柏长青映衬着依稀可见的遗像,让后人感受到他永恒的精神魅力。这里的松柏象征坚贞品格,与开头的"风度"形成呼应。
全诗用典自然,通过"金鉴进谏"与"玉环误国"的强烈对比,既赞扬了张九龄的忠直品格,也暗含对昏庸统治者的批评。最后祠堂场景的描写,让历史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引发读者对"何为真正不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