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登高望远的美丽画面,充满生机与希望。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登上会景亭西边的高处,朝阳的光芒洒向群山,整个世界变得清澈明亮。"晨曦一上"用动态描写让阳光有了生命力,"万山清"则展现出开阔纯净的视野。
后两句转向人间春色:城里盛开的桃李花把春天装点得像锦绣般绚烂,而登高的人仿佛站在神话中金鳌的背上,有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这里"春如绣"的比喻既写实又浪漫,把寻常春景提升到艺术高度;"金鳌顶"的想象则给画面增添了神奇色彩。
全诗通过空间转换(由高到低)、虚实结合(实景与想象)的手法,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赞叹和置身美景的愉悦。最妙的是最后一句,既保持了登高的真实感,又通过神话意象让整首诗轻盈地飞升起来,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空间。
黄镇成
黄镇成(1287-1362)字元镇,号存存子、紫云山人、秋声子、学斋先生等。邵武(今福建邵武县)人,元代山水田园诗人,与黄清老(邵武故县人)被后人并称为“诗人二黄”。初屡荐不就,遍游楚汉齐鲁燕赵等地,后授江南儒学提举,未上任而卒。著有《秋声集》四卷、《尚书通考》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