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初次进入丹霞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奇景的赞叹和对佛门圣地的向往。
首联"何处晴峦耸梵宫"用一个问句开头,仿佛在惊叹:这阳光照耀的群山中,怎么突然出现一座佛寺?"杖头遥指"的动作显得很随意,但"隔寒空"又暗示山寺高远,需要仰视。
中间两联用四组画面展现丹霞山的壮美:石关深处千峰托着太阳,像华盖般的山影笼罩着万壑清风;花瓣从悬崖飘落如香雨,云雾缠绕古树形成碧色烟团。这些描写既有宏大的山势(千峰、万壑),又有细腻的景物(花落、云沉),像电影镜头一样由远及近。
最后作者谦虚地说,自己能跟着高僧(龙象代指得道僧人)同游灵山,真是幸运,这次经历让他对佛法有了新的感悟。"信异同"可以理解为:原本觉得佛法玄妙难懂,现在亲身体验后终于明白了些门道。
全诗妙在把爬山过程写得像一次心灵之旅:从远望惊叹,到身临其境感受自然的神奇,最后获得精神升华。写景时动词用得特别生动(耸、指、隐、垂、落、沉),让静止的山水有了动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