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越王台

越王台北枕山阿,访旧重临奈若何。
竹里鹧鸪啼不尽,天边鸿雁影还过。
孤城睥睨帆樯出,古寺藤萝岁月多。
潮气上蒸云气湿,夜来风雨一高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访越王台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越王台北枕山阿,访旧重临奈若何"点明地点和心境。诗人再次来到越王台,面对这座背靠群山的古迹,内心充满复杂情绪。"奈若何"三字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惆怅。

中间两联用生动的自然意象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秋景图:竹林里鹧鸪不停地啼叫,天空中鸿雁飞过;孤城上船只往来,古寺里藤萝缠绕。这些意象既写实又富有象征意味——鹧鸪的啼声似在诉说哀愁,鸿雁的飞过暗示时光流逝,古寺的藤萝则象征着岁月的沉淀。

尾联"潮气上蒸云气湿,夜来风雨一高歌"将意境推向高潮。潮湿的云雾和夜来的风雨,烘托出苍凉氛围,而诗人却在风雨中放声高歌,表现出一种超脱的豪情。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感,恰恰体现了诗人面对历史沧桑时的复杂心境:既有感伤,又有释然。

全诗以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终在风雨高歌中展现出豁达的人生态度。语言清新自然,意象生动鲜明,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