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和家大人将赴季弟官舍书示及门之作 其二

少年不学待何年,长大无成莫怨天。
况是各承贤父训,岂容弗肯播菑田(以上宋孙应时《烛湖集》附录卷上)。

现代解析

这首诗的核心思想是劝诫年轻人要珍惜时光、勤奋学习,否则将来一事无成也怨不得别人。

前两句"少年不学待何年,长大无成莫怨天"直截了当地指出:如果年轻时不抓紧学习,还要等到什么时候?等到长大成人后碌碌无为,就别怪老天不公。这里用"莫怨天"三个字特别有力,强调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后两句"况是各承贤父训,岂容弗肯播菑田"进一步说:更何况你们都有好父亲的教导,怎么能够连最基本的耕作(比喻学习)都不愿意做呢?"播菑田"这个农耕比喻很接地气,把学习比作种地,说明知识需要像农民耕作一样踏实付出。

全诗语言朴实但道理深刻,就像一位长辈在语重心长地教导晚辈。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句句戳中要害,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个永恒主题说得特别透彻。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关切之情,让人读来既感到压力,又感受到殷切期望。

孙应求

孙应求,字伯起,馀姚(今属浙江)人。介子、应时长兄。乡贡进士。事见《宋元学案补遗》卷三五。今录诗十一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