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雷雨(1972年8月13日)

霹雳惊天晓景开,太行骤雨破空来。
争鸣万窍扫岑寂,起坐床头听疾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雷雨交加的凌晨场景,充满动态的震撼力。

首句“霹雳惊天晓景开”写雷声突然炸响,仿佛把黎明的天空劈开,瞬间打破了宁静。这里的“霹雳”不仅是雷声,更象征着一种突如其来的力量,让整个画面一下子活了起来。

第二句“太行骤雨破空来”进一步渲染雨势的猛烈。太行山一带的暴雨仿佛从天上直接倾泻而下,“破空”二字让雨势显得更加凶猛,好像天空都被撕裂了一样。

第三句“争鸣万窍扫岑寂”写风雨中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风呼啸着穿过无数孔洞(“万窍”),发出各种声响,把原本的寂静彻底打破。这里用“争鸣”形容风声雨声的嘈杂,画面感极强。

最后一句“起坐床头听疾雷”回到诗人自身,他从床上坐起来,静静聆听急促的雷声。这一句让整首诗从宏大的自然景象回归到个人的感受,显得既真实又富有生活气息。

精髓和魅力: 1. 动静结合:前两句写雷雨的狂暴,后两句写风声和人的反应,既有大自然的震撼,又有人的细微感受。 2. 画面感强:用“霹雳”“骤雨”“万窍”等词,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听到雷声、看到暴雨、感受到狂风的呼啸。 3. 以小见大:虽然写的是自然现象,但通过“起坐床头”这个细节,让读者感受到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敬畏。

整首诗语言简洁有力,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把雷雨天的震撼和人的感受生动地表现出来,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电闪雷鸣中的紧张与兴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