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幸韦嗣立山庄

台阶好赤松,别业对青峰。茆室承三顾,花源接九重。
虹旗萦秀木,凤辇拂疏筇。径直千官拥,溪长万骑容。
水堂开禹膳,山阁献尧钟。皇鉴清居远,天文睿奖浓。
岩泉他夕梦,渔钓往年逢。共荣丞相府,偏降逸人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驾临韦嗣立山庄的盛况,展现了君臣同乐的和谐画面。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山庄的华丽气派 诗中用"赤松台阶""青峰别业"描绘山庄选址考究,背靠青山。"茆(茅)屋"看似朴素,却因皇帝三次到访(三顾)而尊贵;"花源"暗指山庄如世外桃源,却与皇宫(九重)相连。通过"虹旗""凤辇"等皇家仪仗与自然景色(秀木/竹丛)的交融,展现庄严肃穆与闲适雅趣并存的特殊氛围。

2. 盛大的接待场面 "千官拥""万骑容"用夸张手法表现随行阵仗浩大,而"禹膳尧钟"的典故(大禹的饮食/尧时的乐钟)则暗示这次活动兼具皇家规格与上古贤君的德政意味。皇帝远道而来(清居远),用"天文睿奖"(如天降的圣明褒奖)表彰山庄主人,显得格外隆重。

3. 隐逸与荣宠的平衡 结尾最耐人寻味:山庄主人韦嗣立既是朝中丞相,又被赋予"逸人"(隐士)的封号。诗人用"岩泉旧梦""渔钓往昔"暗示他曾有归隐之心,但如今在皇恩眷顾下,实现了"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的奇妙统一,成就了古代文人理想中"既能报效朝廷又不失林泉之志"的人生境界。

全诗像一幅工笔重彩的画卷,在皇家威仪与山水清音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暗含对太平盛世的赞美。

沈佺期

沈佺期(约656 — 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 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