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过双槐树,槐已薪矣。李丹崖世叔以槐根相赠,云可治风湿拘挛,并导游屋后小园。归后赋一律寄之(乙未)
乔木已随龙化去,虬根尚有藓苔斑。
感君投赠敦前好,起我偏枝复健顽。
引梦紫衣犹仿佛,参天黛色重乡关。
小园未许尘飞到,爱此崦嵫一角山。
感君投赠敦前好,起我偏枝复健顽。
引梦紫衣犹仿佛,参天黛色重乡关。
小园未许尘飞到,爱此崦嵫一角山。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拜访一位长辈后的感慨。全诗用槐树作为主线,表达了时光流逝、人情温暖和自然之美的主题。
开头说高大的槐树已经消失(可能被砍伐),但树根上还留着青苔痕迹。这里用"龙化去"形容大树消失,既形象又带着神话色彩。
第二联写长辈李丹崖赠送槐树根(据说能治风湿),让作者身体好转。这里"敦前好"指长辈念旧情,"起我偏枝"用树枝比喻身体康复,很巧妙。
第三联最有诗意:槐树让作者梦回童年("紫衣"可能指儿时衣服),又让他想起故乡参天大树。"黛色"指深绿色,让人感受到大树的生机。
最后写长辈家的小园子清幽宁静,像崦嵫山(传说中日落之山)的一角,隔绝尘世喧嚣。用"一角山"形容小园,既显其精巧,又突出避世之感。
全诗通过槐树串联起四个层次:树的变化、人情的温暖、记忆的触动、园林的意境。语言清新自然,把日常小事写得充满诗意,特别能引发我们对自然、亲情和往事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