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麓寺

清游如流水,逢坳注盘礴。
青林古僧居,看竹例插脚。
曲房烟霭侵,结构傍崖崿。
山心爱幽森,茗话入恬漠。
不知秋风夕,桐子窗前落。
覆地云下阶,窥人月到阁。
小住良复佳,晚归亦不恶。
度岭乞一筇,紫玉铿然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宁静的山寺清游,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带我们走进一个远离尘嚣的禅意世界。

开篇用"清游如流水"比喻这次游览像溪水般自在随意,遇到山坳就停下来欣赏风景。走进古老的寺院,看到竹林就忍不住驻足,这些细节展现了随性而游的闲适心境。

诗人用"曲房烟霭侵"描写僧房被山雾笼罩,建筑依山而建的景象,营造出幽静神秘的氛围。与僧人品茶聊天时,完全沉浸在宁静中,连窗外梧桐子掉落、月光悄悄照进楼阁都没察觉,这些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全身心融入自然的忘我状态。

最后四句写即使天色已晚也不觉遗憾,临走时还向山寺讨了根紫竹杖,竹杖敲击山路的清脆声响,为整首诗画上余韵悠长的句点。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用淡墨勾勒的水墨画,通过脚步声、落叶声、竹杖声这些细微声响,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山寺的静谧之美。

最打动人的是诗人对"慢生活"的领悟——不必匆忙赶路,不必刻意追求,就像流水遇坳则止般顺应自然,在寻常的品茶、散步、听落叶声中,就能找到内心的平静。这种生活态度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尤其珍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