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九日亭"的高山亭台,以及诗人在此游玩的闲适心情。
前两句说亭子建得很高,气象不凡,官员们经常乘兴来游玩。"乘兴"二字透露出轻松随意的氛围。
中间四句写景:山势高耸几乎碰到云霄,小路幽深长满藤蔓植物。诗人担心重阳节时("泛杯"指重阳饮菊花酒)菊花不够多,却不担心海风吹落帽子("落帽"用晋代孟嘉典故,暗指不拘小节)。这里用生活化的比喻,把高山比作能碰到天,把藤蔓比作门帘,读来很有画面感。
最后两句说:美酒正香,花草正盛,每年这个时候都让人忍不住喝醉。通过"奈醉何"这个口语化的表达,把诗人陶醉山水、乐而忘返的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把高山亭台的壮美和游玩的乐趣写得生动有趣。特别是"长恐""不愁""奈醉何"这些口语化表达,让古诗读起来像在听朋友聊天一样亲切。诗人通过担心菊花不够、不担心风吹帽这些生活细节,展现了他悠闲自得的心境。
张子厚
张子厚,长乐(今属福建)人。进士(《宋诗纪事补遗》卷八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