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

何用黄金枉筑台,奇才不识识庸才。
世间真理无人悟,国色原从丑恶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直白的语言讽刺了社会对人才的错误评判标准,揭示了现实中的荒诞现象。

前两句"何用黄金枉筑台,奇才不识识庸才"直接开炮:花大钱搭建豪华舞台(黄金台)有什么用?真正的人才不被认可,反而那些庸碌之辈被捧得老高。这里用"黄金台"的典故暗指统治者求贤若渴的姿态,但实际效果却是本末倒置。

后两句"世间真理无人悟,国色原从丑恶来"更尖锐:人们根本不懂真正的道理,就像最美的花朵(国色)其实是从最脏的土壤里长出来的。这里用花与泥土的关系比喻人才与环境的关系——真正的人才往往出身平凡甚至处境艰难,但世俗眼光却只追捧表面光鲜的庸才。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日常可见的事物(黄金台、花朵)作比喻,把"人才被埋没"这个抽象的社会问题说得生动形象。诗人像在和我们聊天一样,用"何用""不识"这些口语化的词,让讽刺显得更直接有力。最后那个"国色从丑恶来"的比喻尤其精妙,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让人瞬间get到他想表达的那种"真才实学常被忽视"的愤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