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楼 访梅过读书台有感
一带青松,半湾绿水,此是谁家位置。拊膺惆怅,低首沈吟,说甚平泉兴替。
想为燕去梁空,总到春来。一年长闭。剩虬梅几树,有时和雨,暗垂香泪。
问昔日金谷亭台,药栏花屿,只有青山曾记。痛深绣虎,肠断西州,我比羊昙憔悴。
门对晴峦,杜鹃还似当年,怨红啼翠。记未园诗句,吟向暮钟声里。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寻访一处荒废的读书台时的所见所感,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物是人非的伤感。
上片写眼前荒凉景象: 开头用"青松""绿水"勾勒出清幽环境,但随即用"此是谁家位置"的疑问,暗示这里已无人居住。"拊膺惆怅"三句直接抒发感慨:手拍胸膛叹息,低头沉思,说什么园林盛衰(平泉是唐代名园)。接着用燕子离巢的比喻,说这里即使春天到来也常年紧闭。最后聚焦到几株老梅树,说它们在雨中默默流泪——其实是把梅花比作伤心人。
下片转入回忆与抒情: 先用"金谷亭台"(西晋石崇的豪华别墅)等典故,说昔日繁华只有青山记得。然后以"绣虎"(才子)自比,说自己像东晋的羊昙(因悼念谢安而痛哭)一样悲痛。眼前门对青山,杜鹃鸟还在像当年一样哀鸣。结尾说自己在暮色钟声里吟诵"未园"(可能指前人)的诗句,余韵悠长。
全词亮点: 1. 用"梅树垂泪""杜鹃啼怨"等拟人手法,让景物替人说话 2. 今昔对比强烈:当年读书台的雅致 vs 如今的荒芜 3. 用典自然:平泉、金谷、羊昙等典故都不生僻,贴合情感 4. 画面感强:从松林绿水到暮钟杜鹃,像一组电影镜头
核心情感: 通过一座废弃读书台的描写,表达对时光流逝、文人风雅不再的深切感伤。看似写景,实则写知识分子对文化传承断裂的隐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