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苏东坡,但实际借古讽今,暗藏对官场现实的批判。
前两句"天津桥上听啼鹃,从此南人弄相权"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暗指官场倾轧。天津桥是北宋汴京的地标,这里象征权力中心。"南人弄相权"影射南方官员在朝廷得势后,开始争权夺利。
后两句"多少衣冠落沙漠,朱崖宜著玉堂仙"更显讽刺意味。"衣冠"指官员,他们本该在朝堂,却像被流放沙漠;"朱崖"是海南的贬谪之地,"玉堂仙"本指翰林学士,这里说贬谪之地反而适合清高之士。诗人其实在说:真正的贤士被排挤到偏远之地,而争权者占据要职。
全诗妙在用地理方位的对比(北方权力中心vs南方贬谪地),揭示官场"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看似写东坡被贬的遭遇,实则道出历代官场的通病:有才能的人被边缘化,弄权者却身居高位。这种借古讽今的手法,让批判显得含蓄而有力。
释善珍
释善珍(一一九四~一二七七《续补高僧传》作生绍兴甲寅,卒嘉定丁丑,误提前了一个甲子),字藏叟,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东)人,俗姓吕。年十三落发,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谒妙峰善公于灵隐,入室悟旨。历住里之光孝、承天,安吉之思溪圆觉、福之雪峰等寺。后诏移四明之育王、临安之径山。端宗景炎二年五月示寂,年八十四。有《藏叟摘稿》二卷。事见《补续高僧传》卷一一、《续灯正统》卷一一。释善珍诗,以日本宽文十二年藤田六兵卫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