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三朅来 其三

采药朅来药苗盛,药生只傍行人径。
世人重耳不重目,指似药苗心不足。
野客住山三十载,妻儿共寄浮云外。
小男学语便分别,已辩君臣知匹配。
都市广长开大铺,疾来求者多相误。
见说韩康旧姓名,识之不识先相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在山中采药的野客的生活,反映了世人对表面现象的盲目追求和对内在价值的忽视。

首先,诗中提到“采药朅来药苗盛,药生只傍行人径”,意思是说,药草生长在人们常走的路径旁,但人们却往往视而不见。这暗示了世人只关注那些显而易见的事物,而忽略了身边可能更有价值的东西。

接着,“世人重耳不重目,指似药苗心不足”进一步指出,人们更愿意相信听到的传闻,而不愿意亲眼去观察和验证。这种盲目跟风的心态,导致他们无法真正理解和珍惜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事物。

然后,诗中描绘了野客的生活:“野客住山三十载,妻儿共寄浮云外。小男学语便分别,已辩君臣知匹配。”这位野客在山中生活了三十年,与家人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辨别是非,懂得君臣之道和人际关系的匹配。这反映了野客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智慧。

最后,“都市广长开大铺,疾来求者多相误。见说韩康旧姓名,识之不识先相怒。”这几句诗批评了都市中那些盲目追求名利的人。他们急于求成,却往往因为不了解真相而犯错。当听到韩康这样的名医时,他们甚至因为不认识而先发怒,这进一步揭示了世人的无知和浮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野客的智慧生活和世人的盲目追求,提醒我们要用心去观察和思考,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珍惜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事物。

李涉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