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和人望华山
谁凿鸿蒙,最惊人处,芙蓉千丈。
激荡疑潮,崩腾似马,罗列儿孙状。
八荒雷雨,一天苍翠,缥缈灵旗想像。
待清秋、凭陵绝顶,画里秦川如掌。
潼关孤耸,黄河东注,俯览翻增惆怅。
飒飒天风,冷泠环佩,九节仙人杖。
咄哉韩子,苍龙回驭,那得褰衣长往。
耐可拉、青莲居士,三峰高唱。
激荡疑潮,崩腾似马,罗列儿孙状。
八荒雷雨,一天苍翠,缥缈灵旗想像。
待清秋、凭陵绝顶,画里秦川如掌。
潼关孤耸,黄河东注,俯览翻增惆怅。
飒飒天风,冷泠环佩,九节仙人杖。
咄哉韩子,苍龙回驭,那得褰衣长往。
耐可拉、青莲居士,三峰高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座巍峨壮丽的华山,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山的雄伟和神秘感。
首先,诗人用“谁凿鸿蒙”来形容华山仿佛是天地初开时被神秘力量凿刻而成,给人一种宏大而古老的感觉。接着,他比喻华山像一朵巨大的芙蓉花,高达千丈,令人惊叹。山势如同汹涌的潮水和奔腾的骏马,给人一种动感和力量感。
诗人还描绘了华山的四周环境:雷雨交加,苍翠的山色仿佛笼罩了整个天空,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他想象着华山顶上飘扬的灵旗,仿佛在召唤着人们去攀登。
在秋天的清朗日子里,诗人站在华山顶上,俯瞰秦川大地,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潼关孤耸,黄河向东流去,这一景象让人感到既壮丽又有些惆怅。
接着,诗人用“飒飒天风”和“冷泠环佩”来形容山顶的风声和仙人的佩环声,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他提到“九节仙人杖”,暗示着华山的超凡脱俗。
最后,诗人提到了韩愈和李白这两位历史上的大文豪,想象他们也曾在这里吟诗作赋。诗人感叹自己无法像他们那样长久地留在这里,但他仍然希望能够与李白这样的诗人一起,在华山顶上高歌一曲。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华山的雄伟壮丽和神秘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的追思。它不仅描绘了华山的自然景观,还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