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同姚燮登吴山作

不馈东坡岁,不祭阆仙诗。
临歧遇良友,握手话别离。
人别岁亦别,且将征装迟。
佳节好行乐,莫待潘鬓丝。
梅花满孤山,香漏三两枝。
欲振探梅兴,踏雪西湖湄。
舟子亦守岁,冷把湖船羁。
夜深秉烛游,力猛忘神疲。
明月已死魄,不见人影随。
振衣登高冈,俯视寒云披。
巢鸟寂无声,杂树迷幽姿。
天空无惊皇,自携琼箫吹。
万家烟模糊,红出屋顶炊。
拍手划然啸,惊堕云中鸱。
咄咄呼怪物,瞠目山僧痴。
明朝约赌酒,但拜双鬟垂。
人与年俱新,好似儿童时。
长安走马去,吐出胸中奇。
青云厉高响,健翮鸣朝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除夕夜与好友姚燮登吴山游玩的场景,充满自由洒脱的节日氛围和人生感慨。

开篇用"不馈东坡岁,不祭阆仙诗"表明不拘泥传统习俗的态度,展现随性自在的个性。诗人偶遇好友,在岁末话别离,却决定推迟行程共度佳节,体现及时行乐的生活智慧。

中间部分生动描绘了冬夜游湖登山的画面:梅花初绽、湖船停泊、秉烛夜游,营造出清冷而诗意的氛围。特别是"万家烟模糊,红出屋顶炊"这句,用炊烟和灯火勾勒出人间烟火气,与高处的清冷形成温暖对比。

最后部分情绪达到高潮:拍手长啸惊飞夜鸟,与山僧逗趣相约赌酒,展现出孩童般的率真。结尾"人与年俱新"点明辞旧迎新的主题,用"长安走马"的豪情表达对新年的期待。

全诗将冬夜景致、朋友情谊、岁月感慨巧妙融合,语言生动自然,既有"踏雪探梅"的雅致,又有"划然长啸"的豪放,展现了传统文人在佳节时既超脱又热爱生活的精神世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