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日集草屩庵望大通寺柬镜波上人

不争绮陌逐飞尘,云水偏留此日身。只履何年遗故迹,一镫彼岸忆传人。

青消烟雨蘋非远,绿泛溪桥柳渐匀。顾我倦吟归尚早,欲将片舸问前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喧嚣、亲近自然的隐士形象,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真谛的思考。

首联"不争绮陌逐飞尘,云水偏留此日身"直接表明态度:不愿在繁华街道追逐红尘热闹,宁愿像云水般自由地活在当下。这种选择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品格。

中间两联通过四个精巧的意象展开:
1."只履何年遗故迹"用一只草鞋的典故,暗示对修行者足迹的追寻
2."一镫彼岸忆传人"借佛寺灯火,表达对佛法传承的追忆
3."青消烟雨蘋非远"写烟雨中的青蘋,展现若隐若现的自然美景
4."绿泛溪桥柳渐匀"描绘溪桥边柳树新绿的生机景象

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个远离尘嚣、充满禅意的自然空间,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现实生命力。

尾联"顾我倦吟归尚早,欲将片舸问前因"是点睛之笔:诗人虽然感到疲倦却不愿早早归去,还想乘着小船去探寻生命的前因后果。这个开放式结尾,把对清净生活的享受升华为对人生本质的思考。

全诗的魅力在于:
1.用对比手法凸显隐逸之乐
2.意象清新自然又富含禅意
3.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
4.结尾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共鸣

诗人通过日常景物和朴素语言,传递出深刻的人生感悟,让读者在诗意的氛围中,也能思考自己与自然、与内心的关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