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工部挽歌三首 其二

宅兆西陵上,平生雅志从。
城临丹阙近,山望白云重。
会葬知元伯,看碑识蔡邕。
无由接神理,挥涕向青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说为悼念工部尚书李乂(yì)而作,通过描绘葬礼场景和追思逝者,表达深切的哀悼之情。

前四句写墓地环境:李乂的墓地位于长安西郊,这里是他生前就向往的长眠之地。墓地紧邻皇城宫殿("丹阙"指红色宫门),抬眼就能望见终南山上的重重白云——既写出墓地选址的尊贵,又用"白云"营造出飘渺的仙气,暗示逝者灵魂高洁。

后四句转为悼念活动:来送葬的都是像范式(字元伯)这样的知心好友,墓前的碑文由蔡邕这样的名家撰写。这里用东汉两位重情义的典故(范式为好友张劭送葬,蔡邕为郭林宗写碑文),既赞美李乂生前交友之广,也暗含诗人自己失去挚友的悲痛。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再也无法与逝者精神相通,只能对着墓前青松挥泪——"青松"既是实写墓树,也象征逝者如松的品格。

全诗巧妙融合写景、用典与抒情,通过"白云""青松"等意象,将悲伤情绪升华成对生命境界的思考,在哀悼中透露出对高尚人格的礼赞。

张说

张说(667年~730年)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