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诸同人小集晚过龙泉寺南风氏园看古松限韵同赋
我昔住京师,缁衣困软土。
寄寓必僧寮,怕路如怕虎。
以此七公车,踪迹常踽踽。
来暮去辄先,晦朔不及五。
婆娑风氏松,廿年未再抚。
平生了无恨,念兹每莫补。
山公雅好事,逸兴为新雨。
忘年集小友,清言述前古。
馀韵尘既浥,幽芬兰亦吐。
昭回出圣藻,光焰被衡宇。
磊磊及馀物,君恩难悉数。
我从蓬蒿来,一朝睹未睹。
是时云漠漠,漏可届未午。
挈榼城南游,招提拔灌莽。
故事说半甲⑴,法物列两鼓(时有巨鼓二为故相王文靖公所置)。
惊闻涛声高,左右欲挽弩。
始知十八公,去此才数武。
躧履亟相就,不异故人聚。
浮云几苍白,散质谢斤斧。
别来看更长(上声),欲语畏罗缕。
已有鳞似龙,宁无脂化琥。
邻槐亦已老,翠棚爱撑拄。
归意视夕阳,歌音借蛮贾。
勿忘今日乐,尘埃暂弛组。
寄寓必僧寮,怕路如怕虎。
以此七公车,踪迹常踽踽。
来暮去辄先,晦朔不及五。
婆娑风氏松,廿年未再抚。
平生了无恨,念兹每莫补。
山公雅好事,逸兴为新雨。
忘年集小友,清言述前古。
馀韵尘既浥,幽芬兰亦吐。
昭回出圣藻,光焰被衡宇。
磊磊及馀物,君恩难悉数。
我从蓬蒿来,一朝睹未睹。
是时云漠漠,漏可届未午。
挈榼城南游,招提拔灌莽。
故事说半甲⑴,法物列两鼓(时有巨鼓二为故相王文靖公所置)。
惊闻涛声高,左右欲挽弩。
始知十八公,去此才数武。
躧履亟相就,不异故人聚。
浮云几苍白,散质谢斤斧。
别来看更长(上声),欲语畏罗缕。
已有鳞似龙,宁无脂化琥。
邻槐亦已老,翠棚爱撑拄。
归意视夕阳,歌音借蛮贾。
勿忘今日乐,尘埃暂弛组。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和朋友们在夏日聚会后,去龙泉寺附近的南风氏园观赏古松的经历和感受。全诗用平实的语言记录了这次游玩的点滴,同时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开头部分,作者回忆自己以前在京城生活的日子,说自己像一件旧衣服一样困在软土里,总是住在寺庙附近,害怕出门就像怕老虎一样。这七年来参加科举考试("公车"指举人进京应试),总是独来独往。每次都是晚到早走,连一个月都待不满。那棵摇曳的风氏松树,已经二十年没再抚摸过了。
中间部分描写聚会场景:朋友山公兴致很高,像新雨一样带来欢乐。大家忘年之交,畅谈古今。在这样美好的氛围中,连尘埃都变得清新,幽兰也吐露芬芳。作者说自己从简陋的住处来,一下子看到了许多从未见过的新鲜事物。
接着生动描写看古松的过程:天空多云,还没到中午就带着酒具去城南游玩。在灌木丛中穿行时,突然听到像波涛般的声响,还以为是有人要拉弓射箭,原来那是十八棵古松("十八公"是"松"字的拆解)发出的声音。松树像老朋友一样欢迎他们,树干上的纹路像龙鳞,松脂像琥珀一样晶莹剔透。旁边的槐树也很老了,但依然翠绿挺拔。
最后表达依依不舍之情:看着夕阳萌生归意,借商贩的歌声表达心情。希望大家不要忘记今天的快乐,暂时放下尘世的烦恼。全诗通过对一棵古松的描写,寄托了对岁月变迁的感慨,也展现了朋友相聚的温馨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