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渊明杂诗七首 其二

两牛鸣东皋,白日匿西岭。
崖草摇秋风,眷焉惜光景。
夜深天象高,露下衣裳冷。
盛年不重来,令名未能永。
澄江止不流,可以鉴吾影。
所贵斯道存,焉用纷驰骋。
遑遑尼父心,动中逾得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黄昏到夜晚的宁静画面,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理想的思考。

开头四句像一幅动态的田园画:两头牛在东边田野鸣叫,太阳悄悄躲到西山背后,山崖边的野草在秋风中摇曳。这些景象让诗人突然意识到时光飞逝,心生珍惜之情。

夜深时分,诗人仰望星空感到宇宙浩瀚,露水打湿衣裳带来寒意。这让他联想到青春一去不返,名声也难以永恒。这里用"澄江止不流"的比喻很巧妙——就像静止的江水能照见人影一样,只有内心平静才能看清自我本质。

最后四句是整首诗的思想核心:人生最珍贵的是坚守正道,不必为虚名奔波劳碌。借用孔子(尼父)的例子说明,真正智慧的人能在忙碌中保持内心宁静。这种"动中得静"的境界,正是诗人向往的生活态度。

全诗通过自然景象引出哲理思考,语言朴实却意境深远,教导我们在浮躁世界中如何保持内心的澄明与坚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