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相士谓余四十六岁且死者诗以自笑古人云死生亦大矣此谓趁日力以进道者言之也苟不进道总是虚生修短何辨焉苟干道有见处夕死可矣然则死生讵足为大哉 其四

学道曾窥天壤意,寒儒又是膝挛人。
只言蔡泽有限寿,谁见壶丘不定身。
贵客懒迎长谢病,薄田可饱敢称贫。
后来不用问修短,已占溪山四十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生死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作者通过自嘲的方式,展现了他对命运的坦然接受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首先,作者提到自己曾经学习过“道”,试图理解天地的奥秘,但现实中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身体也不太好,膝盖有毛病。这里他自嘲自己虽然有过追求,但现实却并不如意。

接着,作者提到蔡泽,一个古代的人物,据说他寿命有限。作者用这个典故来暗示自己也可能会像蔡泽一样,寿命不长。但他又提到壶丘,一个传说中的仙人,暗示人生其实并不一定受限于寿命的长短,关键在于如何度过。

然后,作者说自己不喜欢迎接贵客,常常以生病为由推辞,生活虽然不富裕,但也不至于贫困。这里他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安于现状的生活态度。

最后,作者说,未来的事情不必过于纠结,因为自己已经在溪山之间度过了四十个春秋。这句话表明他对生死已经看得很淡,认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寿命的长短,而在于如何度过每一天。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自嘲和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生死的豁达态度和对生活的淡然心境。他并不追求长寿或富贵,而是珍惜当下的生活,认为只要过得有意义,生死并不足以为大。这种思想对现代人也有很大的启发,提醒我们不要过于焦虑未来,而是要珍惜眼前,过好每一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