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沈彬老

永嘉人物衰,斯文久零替。
学徒寡道心,日与风俗敝。
我生衰敝后,上思千载事。
实欲闾里间,一一蹈仁义。
敬重乡人情,翻遭俗眼忌。
晚得沈夫子,学问有根柢。
矫矫流辈中,颇识作者意。
欢然慰吾心,归此同好嗜。
吾子更我听,士也贵尚志。
古道自足师,不必今人贵。
荼苦不异亩,薰莸不同器。
所忧义理愆,何恤流俗议。
进道要勇决,取与慎为计。
去恶如去沙,沙尽自见底。
积善如积土,土多乃成岿。
读书要知道,文章实小技。
子试反覆思,鄙言有深味。
自非心爱合,安能吐肝肺。
行行慎取之,纾节思远大。
岂但劝乡闾,永为斯民赖。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行己写给朋友沈彬的赠言,核心思想是鼓励对方坚守正道、追求学问,不要被世俗风气带偏。全诗用平实的语言探讨了读书人的责任与修养,我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时代困境的反思 诗人开篇感叹永嘉地区(今温州一带)文化衰落,真正的学问没人传承,年轻人只顾追逐流行风气。他觉得自己生在这个道德滑坡的时代,却特别向往古代圣贤提倡的仁义精神。

2. 遇见知己的欣慰 诗人说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遇到了沈彬,发现对方学问扎实、见识不凡,和自己志趣相投。这种惺惺相惜的喜悦,就像在沙漠里找到绿洲。

3. 做人做学问的忠告 - 坚持原则:诗人用"苦菜和香草不能种在一起"比喻,说明正直的人不该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要怕别人议论。 - 积累的重要性:用"筛沙子见底"比喻除恶要彻底,用"堆土成山"比喻行善要坚持,说明品德修养需要持续努力。 - 读书的真正目的:强调读书是为了明白大道理,写文章只是次要技能,不能本末倒置。

4. 真挚的劝勉 最后诗人动情地说:正因为把你当真朋友,才敢说这些掏心窝的话。希望你不只做个好读书人,更要成为百姓可以信赖的人。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筛沙""堆土"等生活化比喻讲道理,通俗易懂 - 既有对时代风气的批判,又有对朋友的殷切期待 - 强调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今天读来依然有现实意义

本质上,这是宋代版"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该如何自处"的思考,诗人给出的答案是:守住本心、踏实积累、服务大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