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水边小亭中享受宁静时光的画面,语言清新自然,读来仿佛身临其境。
开头两句写亭子建在水边,低头就能看到碧绿的池水。诗人靠着栏杆,看着清澈的水面,想到可以在这里洗洗帽带(古人用"濯缨"象征保持高洁品格)。这里用简单的景物带出闲适的心情。
中间四句用动态的细节让画面活了起来:水里的鱼被摇动的扇子影子吓到,树上的鸟儿被歌声惊飞。这两个小细节特别生动,让人感受到环境的幽静——连鱼和鸟都被轻微的声音惊动。接着镜头拉远:云散开后露出远处的青山,稀疏的树林间能看到明亮的夕阳。这几句就像用文字拍电影,先给特写再拍全景。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风吹过竹林,好像懂得诗人的心思,特意把石桌上的落叶吹走,像是为下棋做准备。这里把自然风拟人化,显得特别有生活情趣。
整首诗就像用文字画水墨画,先画亭子、水池,再添上鱼、鸟、远山、树林,最后用风吹竹叶收尾。没有大道理,就是通过细腻的观察,把普通人也能感受到的夏日清凉写得充满诗意。最妙的是最后"扫棋枰"的想象,让整幅画面突然有了故事性——好像随时会有人来下棋似的,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于石
元间婺州兰溪人,字介翁,号紫岩,更号两溪。貌古气刚,喜诙谐,自负甚高。宋亡,隐居不出,一意于诗。豪宕激发,气骨苍劲,望而知其为山林旷士。有《紫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