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纪游十首 其三

双崖连底都成玉,万树凌霄不附泥。
翘首岩前参大士,宝山灵鹫晚来栖。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又充满禅意的山间晚景。

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山崖的壮观:两座高崖从山顶到山脚都像玉石一样洁白晶莹(可能是积雪或月光照射的效果),千万棵大树直插云霄,树根仿佛不沾泥土般轻盈。这种描写既突显了山势的险峻高耸,又营造出超凡脱俗的仙境感。

后两句笔锋转向人文景观:诗人抬头看见岩壁前供奉的菩萨像("参大士"指礼拜观音或菩萨),在暮色中,整座山就像佛教圣地灵鹫山一样神圣,吸引着修行者前来栖息。这里把普通山岩比作佛教圣地,赋予自然景观宗教内涵,使画面顿时充满禅意。

全诗通过"玉石山崖"、"凌霄树木"、"佛光晚照"三个层次,由远及近地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山林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奇观的赞叹和对宗教境界的向往。最妙的是"晚来栖"三字,既写飞鸟归巢的自然景象,又暗喻修行者寻找心灵归宿,一语双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