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龙华佛阁
西川凿山三大像,突兀皆在江之湄。
修觉九顶见略尽,独此恨未瞻容仪。
朅来胜地了畴昔,轻轩瘦马相追随。
百尺金躯信雄杰,三乘宝阁何瑰奇。
燃犀不用照幽鬼,击鼓自合趋冯夷。
前人开创愿力广,下与舟楫扶倾危。
六月滩涛剧奔吼,一分性命争毫釐。
篙工落胆行者泣,弹指乞活天人师。
人心狎水水多祸,佛力在人人不知。
年来蜀产坐朘削,夜半有力真能移。
轲峨大艑去不绝,綵鹢破浪风扬旗(以上四句原缺,据文类卷五补)。
慈悲但作布施相(文类作佛慈只作布施想),江神虽怒将何为。
修觉九顶见略尽,独此恨未瞻容仪。
朅来胜地了畴昔,轻轩瘦马相追随。
百尺金躯信雄杰,三乘宝阁何瑰奇。
燃犀不用照幽鬼,击鼓自合趋冯夷。
前人开创愿力广,下与舟楫扶倾危。
六月滩涛剧奔吼,一分性命争毫釐。
篙工落胆行者泣,弹指乞活天人师。
人心狎水水多祸,佛力在人人不知。
年来蜀产坐朘削,夜半有力真能移。
轲峨大艑去不绝,綵鹢破浪风扬旗(以上四句原缺,据文类卷五补)。
慈悲但作布施相(文类作佛慈只作布施想),江神虽怒将何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四川龙华佛阁的壮观景象,同时借景抒发了对人生、信仰与自然力量的思考。
第一部分:壮观的佛像与佛阁 开头写四川江边凿山而建的三大佛像,高大雄伟("百尺金躯")。诗人说自己游历过很多地方("修觉九顶"),但唯独遗憾没亲眼见过这里的佛像。如今终于来到这处名胜,骑着瘦马、乘着轻车,亲眼目睹了佛像的雄壮和佛阁的华丽("三乘宝阁何瑰奇")。
第二部分:险恶的江景与信仰的力量 接着笔锋一转,描写江水的凶险:六月江水奔腾如猛兽("剧奔吼"),船夫和行人命悬一线("一分性命争毫厘"),吓得篙工腿软、行人哭泣,只能祈求佛祖保佑("弹指乞活天人师")。这里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人在自然力量前的渺小。
第三部分:深刻的感悟 最后诗人发表议论:人们总爱冒险玩水却常遭灾祸("人心狎水水多祸"),其实佛法的力量一直存在,只是人们不懂珍惜("佛力在人人不知")。暗指近年来蜀地民生凋敝("蜀产坐朘削"),但江上豪华大船("轲峨大艑")依旧络绎不绝,讽刺权贵们只顾享乐不关心百姓。结尾说:如果人们能把对佛祖的祈求转化为实际的善行("慈悲但作布施相"),连愤怒的江神也无可奈何。
诗歌魅力 1. 画面感强:像电影镜头般从巍峨佛像切换到惊涛骇浪,最后聚焦社会百态。 2. 哲理深刻:通过自然险境揭示"人祸大于天灾"的道理,批评虚假信仰。 3. 讽刺意味:用"夜半有力真能移"暗指权贵暗中敛财,与百姓苦难形成对比。
全诗既有对壮丽景观的赞叹,又包含对世道人心的警醒,现在读来依然发人深省。
何耕
(1127—1183)宋汉州绵竹人,占籍德阳,字道夫,号怡庵。高宗绍兴十七年四川类试第一。累擢嘉州守,有惠政,与何逢原、孙松寿、宋诲号四循良。孝宗淳熙中历户部郎中、国子祭酒,出知潼川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