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二首 其一

连宵花信酿轻寒,狼藉燕支树底看。
啼老莺声随雾散,衔残燕子到泥乾。
朝霞忽地吹成粉,暮雨时教幻作丹。
无限春风尽消瘦,沈香休更倚阑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落花飘零的伤感画面,用通俗的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前两句写连续几夜的春风带着微微寒意,把树下的花瓣都吹乱了("燕支"就是胭脂,这里比喻红色花瓣)。就像有人打翻了胭脂盒,满地红艳凌乱。

三四句用鸟儿的动态写春逝:黄莺叫到声音沙哑,最终消失在晨雾里;燕子衔着残花飞过,泥土都被落花染干了。这两个画面生动表现了春天渐渐消失的过程。

五六句用朝霞暮雨的变化比喻花朵的凋零:早上花瓣还像霞光般鲜艳,转眼就被风吹成碎末;傍晚的雨又把残花染得更红。这里用"忽地""时教"强调变化无常,突出美好易逝。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叹:再温柔的春风也留不住花朵,它们终将消瘦凋谢。所以别再去沉香木的栏杆边赏花了(暗示徒增伤感)。这里"沈香"栏杆的细节,暗示着曾经繁华的场所如今只剩惆怅。

全诗用落花贯穿,通过晨昏变化、鸟虫活动等动态描写,把无形的"春逝"写得可见可感。最妙的是通篇没直接说伤感,但每个画面都透着无奈,就像我们看着樱花飘落时那种说不出的惆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