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其二

豪门高宴伴新妆,佳节如今属庙堂。
不用东篱携酒赏,万民饥色比花黄。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重阳 其二》描绘了一个重阳节的场景,通过对比不同的画面,传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感慨。

首句“豪门高宴伴新妆”描述的是贵族或富人家中举行的豪华宴会,来宾们穿着华丽的新装,享受着盛宴。这里展示的是社会上层的生活场景,暗示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富贵。

第二句“佳节如今属庙堂”则转向了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但这里的“庙堂”指的是朝廷,意味着这个节日已经被官方重视和庆祝。这句话透露出一种对传统节日被官方认可和庆祝的感慨,也暗示了诗人对朝廷的某种期待或批评。

第三句“不用东篱携酒赏”引用了陶渊明《饮酒》诗中的意境,陶渊明喜爱在东篱边饮酒赏菊。然而,诗句中的“不用”二字表明,诗人认为这样的传统赏菊活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已经不再适用,因为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下一句“万民饥色比花黄”。

最后一句“万民饥色比花黄”描绘了民间百姓的贫困景象,用“饥色”来形容人们饥饿的表情,用“花黄”来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人们脸色的憔悴和营养不良。这里用黄色(花黄)来比喻人们的饥饿状态,不仅是颜色上的相似,还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

整首诗通过豪门的宴会和百姓的饥饿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借此批判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表达了对普通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诗中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和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具体可感的画面来传达的,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