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松声》描绘了山间松林在风中发出的声音,以及这种自然之声带给人的心灵净化与精神享受。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1. 画面感强 开头用"千丈森森"形容松树高大茂密,"磥砢生"(形容树干盘曲)让人仿佛看到一片古老苍劲的松林。后文"银涛拍岸"、"铁马还营"的比喻,把松涛声比作浪涛和战马,既雄壮又有动感。
2. 声音的魔力 诗人用"韵琮琤"(玉石碰撞声)、"天籁鸣"形容松声,说它能"洗去耳中俗尘",就像给耳朵做SPA。这种声音不是吵闹的,而是让人心神宁静的自然音乐。
3. 双重意境 白天松声像汹涌的海浪(银涛),夜晚又像战马归营(铁马),同一片松林在不同时间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说明自然的声音会随着心境变化。
4. 幽默的结尾 最后两句说"山中宰相"(可能是诗人自比)听得入迷,讲给别人听时,对方笑到帽子带子都断了。这种反差既表现了松声的美妙,又带着生活趣味。
全诗核心是说:当我们静心聆听自然,最普通的松涛也能成为洗涤心灵的乐章。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对比,让我们感受到他坐在松林里听风时的惬意与震撼。
鲍寿孙
宋代官吏,字子寿,号云松,歙县(今属安徽)人。度宗咸淳三年(1267)领江东乡荐,时年十八。元至元、贞元间为宝庆州学教授。事见《桐江集》卷一《鲍子寿诗集序》、《新安文献志》卷首《先贤事略》。今录诗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