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赏月时既期待又担忧的复杂心情,语言平实却充满生活气息。
前两句写人们都在夸赞中秋的月亮,月光明亮地照在墙壁上。这里用"辉辉"这个叠词,让人仿佛看到月光在墙上跳动的样子,画面感很强。
中间四句是诗的核心:诗人因为担心深夜月亮会被云遮住,所以早早地就开始赏月。刚看到桂树影子转动(指月亮移动),夜露就已经带来寒意。这里用"才欲转"和"已自寒"的对比,写出时间流逝之快,也暗示诗人看月时专注入神的状态。
最后两句是感慨: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快乐地赏月到深夜了。一个"那能"道出无限怅惘,可能是年纪大了,也可能是心境不同了,总之透露出对往昔的怀念。
全诗妙在把普通人看月亮时那种"怕错过"的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就像现代人看到美景赶紧拍照,生怕转眼就消失一样。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说出了每个人面对美好事物时共有的珍惜与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