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福建山区的生活画卷,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山坳里零星的炊烟下,每户人家都在忙着自己的生计。镜头拉近,可以看见农民在高高的树梢间(可能是梯田)插下青翠的秧苗,山泉边传来捣衣的棒槌声。这里用"仙杵"形容捣衣声,给日常劳作蒙上诗意。
后四句转向历史联想:诗人看到边疆景象,想起汉武帝开拓疆土的往事,以及通过海路连通南方边地的历史。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写黄昏时分不再忧愁,因为眼前出现了成片精美的客栈屋檐。这里的"连甍"(连绵的屋脊)暗示当地商贸繁荣。
全诗巧妙地将山野劳作、历史追忆和旅途见闻编织在一起,既展现了田园生活的质朴,又透露出对文明开化的赞叹。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艰辛中发现美好的视角——插秧的辛苦、边疆的荒凉,在诗人笔下都变成了值得欣赏的风景。
陈藻
宋福州福清人,字元洁,号乐轩。师事林亦之,为林光朝再传弟子。不仕,授徒不足自给,课妻子耕织以为生。卒年七十五。私谥文远。有《乐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