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章冠之

章侯平生一诗囊,酬风酢月遍四方。
浩歌姑熟酒淋浪,醉呼太白同举觞。
遂登浮玉临渺茫,江涛挟笔益怒张。
沙头倚樯乐未央,兴阑忽上秋浦航。
门前槐花日夜黄,闭门琢诗声绕梁。
白袍纷纷渠自忙,飘然邂逅非所望。
自言久厌世锁韁,合眼已梦庐山苍。
君才甚硕气方刚,身虽欲隐文则彰。
江湖故人半朝行,左推右挽摩天翔。
而我戢翼甘摧藏,不能与俗相迎将,
径当行前扫山房。俟君功成还故乡,
却驾柴车迎路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章冠之的文人形象,展现了他洒脱不羁的生活态度和才华横溢的文人气质。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开篇描写章冠之的文人本色:他随身带着诗囊,四处游历,饮酒作诗,与李白这样的诗仙对饮,在长江边豪迈作诗,展现了他豪放的性格。

2. 中间部分写他的隐居生活:他在家中闭门写诗,槐花飘落也不为所动,专心创作。虽然穿着普通白袍,但气质不凡。他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向往庐山那样的隐居生活。

3. 最后是诗人对章冠之的评价:认为他虽想隐居,但文采注定会让他名声远扬。诗人自谦地说自己甘愿默默无闻,但期待章冠之功成名就后,自己能驾着柴车去迎接他。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生动的画面展现文人生活:饮酒作诗、江边豪歌、闭门创作等场景都很形象 - 通过对比手法:将章冠之的豪放与普通人的忙碌对比,突出他的不凡 - 语言通俗但意境深远:虽然用词简单,但营造出了文人雅士的洒脱意境

整首诗表达了对文人自由生活的向往,对才华的赞美,也暗含了诗人对功成名就的期待。

吕祖谦

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亦有“小东莱先生”之称。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原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出身“东莱吕氏”,为吕夷简六世孙、吕大器之子。淳熙八年(1181年)卒,年四十五。宋宁宗时,追谥“成”。嘉熙二年(1238年),改谥“忠亮”。吕祖谦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又称“金华学派”),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著有《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并与朱熹合著《近思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