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七夕之夜的孤独与思念,语言浅白却情感细腻。
前两句"衡阳新雁几时归,惆怅佳人万事非":用大雁南飞的自然现象起兴,暗示时间的流逝。女子看着秋雁往来,感叹心上人迟迟未归,所有美好都变了模样。"万事非"三个字道尽物是人非的苍凉。
后两句"蓬首西风还拜月,夜凉赢得露沾衣":镜头转向特写——女子在秋风中散乱着头发,仍坚持对月祈祷。一个"还"字透露出这是她日复一日的坚持。夜深露重打湿衣衫的细节,既写实又象征,暗示她不知已独自等待了多少个寒夜。
全诗妙在"戏"题下的深沉:表面是七夕应景之作,实则通过拜月、夜露等意象,让读者看到一位用情至深的女子。西风与夜露的寒意,恰与她内心的孤寂形成共振,使短短四句诗产生了动人的情感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