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去大连三年矣黄公渚为作爰居阁诗梦图写景殊肖诗以纪之(甲戌)

我出脩门岁乙丑,庑下高歌赓病妇。
窜身荒谷始戊辰,东海蜷居疑避纣。
平生胸次纳溟渤,万顷风涛宫一亩。
晴波摇枕度帆樯,夕月喧潮春户牖。
三年淹我了岁月,四海相哀定谁某。
閒人忙事只称诗,诗就独哦还自纠。
南来吴会岂初计,懒与流人说阳九。
伤春循例且看花,筑室不还空种柳。
域中蹙国亡四塞,灯下吟人缩双手。
梦游帝所亦寻常,正奏钧天赐鹑首。
一椽隔海关底事,浣笔为图烦我友。
图中触我旧诗情,独背残阳寻培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民国诗人黄公渚为朋友记录大连生活而作,充满漂泊感和家国情怀。我们可以分三部分来理解:

1. 漂泊记忆(前12句) 诗人用时间线串联人生轨迹:1925年(乙丑)离开京城,1928年(戊辰)流亡大连。把大连比作"避纣的东海",用"万顷风涛"形容胸中抱负与现实的落差。住在海边小屋里,看帆影听潮声的日常,反衬出三年虚度光阴的苦闷。

2. 乱世自处(中间8句) 在动荡年代("阳九"指厄运),诗人用写诗排解孤独,像"伤春看花""空种柳"这些文人雅趣,实际是无奈之举。"域中蹙国"四句最震撼:国家疆土萎缩,诗人只能在灯下缩手写诗,连梦中见天帝都成了常态,暗喻现实无路可走。

3. 以画寄情(最后4句) 朋友为他画大连故居图,画中"残阳""小土坡"的细节触发诗情。最动人的是"一椽隔海关底事"——隔着渤海回望的一间小屋,承载着所有无法言说的故国之思。

全诗魅力在于用日常景物承载厚重情感:海浪声是孤独,看船是等待,写诗是挣扎。最后那幅画就像老照片,凝固了流亡文人共同的生命印记——在时代巨变中,用文字守护精神家园的倔强。

0